資訊分類
-
2022-01-30
恭賀新春——武穴巨霸公司給您拜年啦!
值此2022年新春佳節來臨之際,武穴市巨霸糧油設備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全體員工向全國人民拜年!向關心和支持武穴巨霸公司發展的各級領導、各界朋友及新老客戶表示衷心的感謝!向過去一年來奮戰在公司每個工作崗位上的廣大員工及員工家屬致以節日的問候,恭祝大家新春快樂、闔家團圓、萬事如意、虎年大吉! 查看詳細
-
2021-11-13
3D動畫演示:空氣開關的工作原理
關于空氣開關其實也沒什么可說的,拯救了無數人的發明,可以說是現代技術的結晶,下面分享一個LearnEngineering最近制作的關于空氣開關工作原理的動畫,一起學習一下:空氣開關是普通用戶接觸到最多的電氣元件之一,于是就有不少朋友開始疑惑:這個名字好奇怪,為什么要以“空氣”為名呢???用空氣絕緣的(就是說有一定的空氣間隙)就叫做“空氣斷路器”俗稱“空氣開關”。它的滅弧介質就是空氣。斷路器的工作原 查看詳細
-
2021-11-13
一直被網民“詆毀”科學家:楊振寧真實身份曝光,讓世人感到后怕
提到物理學建造的大樓,我們會想到,一是相對論(愛因斯坦),二是量子力學(狄拉克),三是規范場(楊振寧),當然還有逝世的霍老前輩留下的寶貴財富。 對比霍金,我們的確欠楊振寧一個道歉。霍金去世了,有人說:這是全人類的損失。確實,霍金21歲患漸凍癥全身癱瘓,卻仍然能夠在理論物理學中取得非凡成就!平常人若是遭此不幸,估計連活下去的勇氣都沒有,更不要說成長為一名杰出的物理科學家了。作為全球最暢銷的物理科普書 查看詳細
-
2021-11-13
橄欖油大事件:新國標發布!將給市場帶來哪些變化?
橄欖油新國標來了!市場監管總局近日批準發布GB/T23347-2021《橄欖油、油橄欖果渣油》,新標準將于2022年5月1日實施。據了解,現行橄欖油國標于2009年首次發布,2017年標準性質由強制性國家標準調整為推薦性國家標準;在現行國標基礎上,橄欖油新標準按照既與國際標準接軌又符合中國國情的原則,在等級、名稱、標識包裝、運輸等方面進行了修改。??新標準的發布實施會給市場帶來哪些變化?哪些品牌會 查看詳細
-
2021-11-13
工字鋼與H型鋼有什么區別?
常有人問到工字鋼與H型鋼形狀相似,在實際運用中如何選擇?很多從事多年建筑行業的人員都不能詳解。這里為大家做一個詳盡的解答:很多人認為工字鋼是國內的叫法,H型鋼是國外的叫法,其實這個認知是錯誤的。H型鋼和工字鋼從形狀上來說是不一樣的,見下圖:工字鋼?工字鋼主要分為普通工字鋼、輕型工字鋼和寬翼緣工字鋼。按翼緣與腹板高度比又分為寬幅、中幅、窄幅寬翼緣工字鋼。前兩者生產的規格為10-60號,即相應的高度為 查看詳細
-
2021-11-12
在中國,有多少“洋垃圾”活成了“洋大人”?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魔幻的現象:從我們國家走出去的,基本是高素質人才。但從國外跑進來的,卻有大把是牛鬼蛇神。在很多外國人眼里,中國儼然是天堂般的存在,無論他在老家多落魄,無業游民也好,劣跡斑斑的社會混子也好,到這以后,似乎都有機會過上光鮮體面的生活。有工作、有錢、有漂亮熱情的姑娘……享受著大爺般的待遇,一些恃寵而驕的,還干起了違法亂紀的勾當。雖說我們已經拒絕接收外國的集裝箱垃圾,但這些“人形垃 查看詳細
-
2021-11-12
知乎萬贊回答:美國究竟發達到什么程度?
自美國以貿易之名“開戰”以來,再然后中興華為事件,國人對川普的關注度可謂是不亞于任何娛樂新聞,因此授予他最佳熱點王稱號,當之無愧!但今天我們不聊他,我們好好聊聊美國。眾所周知,美國留學長盛不衰,即便在特朗普政策收緊簽證政策后,依舊有不少中國學生選擇美國作為留學的國家,可謂前仆后繼。我們不免發問,這樣值得嗎?看了這篇文章你可能會有答案。以下是作者Evan在知乎上的文章。我在布法羅、賓漢頓、紐約、斯坦 查看詳細
-
2021-11-12
權威發布 || 《高質量油茶籽油生產技術規范》團體標準頒布辭
《高質量油茶籽油生產技術規范》團體標準頒布辭?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木本油料分會自成立以來,始終將標準建設作為四大重點工作之一。借2018年1月1日實行的新《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政策東風,木本油料分會在第一時間啟動了木本油料系列團體標準建設工作。于2018年5月31日正式頒布了《特、優級油茶籽油》團體標準,成為全國林業系統首個油脂類標準、全國木本油料行業首個團體標準。截止目前,約十余個團體標準正式 查看詳細
-
2021-11-12
多家媒體刊載王興國教授關于“食品安全消費提示 食用植物油選用有講究”的報道
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食用植物油是人們每日膳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體必需脂肪酸、脂溶性維生素的重要來源。如何選購、食用和儲存食用植物油,不妨聽聽專家怎么說。種類繁多選購有道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芝麻油,以及由兩種或兩種以上油品經科學調制而成的食用植物調和油,這些每日三餐必不可少的美食“催化劑”,都是以植物油料為原料精制而成的食用油脂,它們有個統一的“名號”——食用植物 查看詳細
-
2021-11-11
從進化論看身邊的轉基因
轉基因作物并不是有毒無毒的問題,而是風險高低的問題。不同人應對風險的策略是不同的。(盡管轉基因的風險并不比農藥殘留、重金屬污染高)。轉基因主要針對的是蛋白質,并可以提高農作物油脂含量,實質上是基因調整的影響,從全球的糧食安全方面考慮,控制物質在油脂中的含量,減少其毒性風險才是需要關注的,而不是關注是否是轉基因。在網上爭論“轉基因有沒有毒”,就好像女人們爭論“男人是不是好東西”,這不是科學之爭,肯定又是信仰之爭。我只想膚淺的在“科學”范圍內說說轉基因,各路大仙法力高強,在下先認個輸。01從回歸自然說起全世界都有“反現代化”思潮,他們的主旨是追求回歸自然,種菜不施肥,生病不吃藥,天熱無空調,洗澡無肥皂,盡可能避開現代化產品。前幾年西方家長還興起了轟轟烈烈的反疫苗運動,他們總覺得政府要害百姓,結果搞得兒童傳染病暴增。在這種思潮中,轉基因這種深度干涉自然的行為,簡直就是惡人中的惡人,完全不可原諒。所以,反轉基因不是中國特色,西方也有很多人反,這沒啥稀奇的。因此,不要拿“美國人反對轉基因,所以轉基因有毒”這樣的論調來嚇唬中國人,美國還有一堆人相信地球是平的,咱要不要也一起跟著吆喝?難道回歸自然不對嗎?這個話題一言難盡,從進化論角度講(盡管很多人否認進化論),任何物種適應環境的措施都不是完美方案,而是妥協方案。當年能和劍齒虎一爭高下的熊貓,現在靠賣萌為生,從身體機能上說,很難把這叫進化吧。所以,有不少學者把“進化論”這個名字改成了“演化論”。舉個例子。直立行走為人類帶來巨大生存優勢,但也導致女性產道扭曲變窄,另一方面,智力發育的需要使人的頭部又特別大,所以,人類成了全世界分娩最困難的物種。最終能活下來的,都是那種出生時腦袋發育不全的,出生后腦袋還會繼續發育變大的小孩,難怪生物學家會說:現代人都是早產兒。進入農耕文明后,分娩越來越困難,以至于成了女人的一道鬼門關。可以說,人類的高智力是以難產為代價的,這顯然不是完美方案。后來進入現代文明,大個頭嬰兒都能平安降生并活下來繁衍后代,可以預見,未來女性自然分娩只會越來越困難。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人類已經回不去自然了,如果沒有科技的庇護,現代人一多半都會被自然淘汰。你想回歸自然,奈何自然不等人啊!不管你討厭也好,喜歡也罷,科技一定會越來越深度介入和人有關的一切,而對于生物來說,“修改基因”是一條不可能被錯過的捷徑。02基因編碼先幫大伙復習一下高中生物。如果電腦不是人類發明的,而是突然從天上掉下來的,那么無論專家如何解釋,今天仍有很多人會相信電腦蘊含了一種神秘力量,因為它看起來實在太像智慧生物了。這些人始終無法理解,所謂的電腦人工智能,只是一行行代碼。電腦僅僅通過01兩個編碼就讓人見識了嘆為觀止的“智能”,而生物基因有ATCG四個編碼,演繹出如此絢麗多彩的生命世界,也就沒那么難以接受了。DNA就是一串由四個編碼組成的長鏈,這條長鏈上的有效片段就叫“基因”,大約300個基因就可以形成一個簡單生命。人類的基因數量經過多年爭論,最新的結論是2萬-2.5萬個,還不如一種叫擬南芥的野草多。人類這2萬多個基因可以把20余種氨基酸組合成無數種蛋白,最終構成人體的全部。DNA上除了有效片段,還有無效片段。人類DNA中98%都是無效片段,這些片段啥也不干,可能是程序員碼字時打發時間寫的,也可能隱藏了尚不知道的驚天秘密。如果有一天,人類能像從沙子開始生產出電腦一樣,從堿基開始生產出完整的人(當然這不符合當前倫理道德),甚至還能預設智商情商,那么大家就會相信,人只不過是一串DNA編碼的產物罷了,就好像電腦不過是一串01編碼而已。考慮到生命特殊論實在拿不出靠譜的證據,我們暫且認定DNA理論是正確的。也就是說,大自然在電腦上隨意亂敲一堆代碼,然后讓環境選出一些能用的片段,如此往復,最后形成一個智能軟件:人。你覺得,這會是一個完美的軟件嗎?如果環境永遠不變,那么時間越長軟件越接近完美。可惜環境永遠在變,大自然修改程序的速度怎么也趕不上環境變化的速度,所以,雖然每個軟件運行都很順利,但可以找到一堆BUG。比如,凝血因子基因,能使傷口快速愈合,降低感染風險,這在原始社會簡直就是神裝備!要知道,原始人一旦傷口感染,十有八九得見閻王。但在現代社會,這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相當于血管堵塞),腦血栓患者往往都有活躍的凝血因子基因。再比如,二型糖尿病風險基因,可以充分利用食物中的熱量,在食物匱乏的原始社會是對抗饑荒的利器。但在食物充足的現代社會,鉚足勁汲取食物中的熱量,搞不好就是糖尿病。關于大饑荒和糖尿病的研究表明,耐餓的人比那些餓死的人得糖尿病風險更高。這篇文章說的是,大饑荒的后代得糖尿病風險明顯增加。大自然很難敲出完美代碼,純天然的東西雖然不會很差,但往往也不是最好。在遙遠的未來(也許我們這代人看不到了),修改基因是對抗疾病和延長壽命的必然途徑之一。進化論在人類社會已經完全失靈,人為介入選擇基因、修改基因不可避免。在基因技術半蒙半猜的今天,當然還是能找到理由反對部分轉基因“食品”,但必須毫不動搖、旗幟鮮明地堅持轉基因“研究”!未來的事情就不說了,更多人關心的是今天該怎么反對轉基因?反轉是個技術活,得先學習。03轉基因怎么轉在DNA中插入基因,還必須插到無效片段里,如此高科技是個什么模樣?大伙有個心理準備,高科技這玩意兒特別怕外行,原理看著高大上,但操作起來往往還不如種田復雜。舉個例子,掃描隧道顯微鏡的探針針尖只有一個原子,可以操縱單個原子移動,妥妥的高科技,當年本僧第一次看到探針的制作過程,差點沒把眼珠子掉地上。簡單說一下高中課本上的轉基因過程:用內切酶剪下目的基因,再用DNA連接酶接入載體,形成一個重組DNA分子,然后通過細菌感染(如農桿菌)等方式,把目的基因導入植物,最后挑出符合要求的成品,進一步培養繁殖。這事聽著玄乎,其實以外行的眼光看,轉基因就是一群瘋子拿著一罐罐液體倒來倒去,加熱冷卻,反反復復,再拿植物泡一泡,最后從一堆次品中找出成品。其他轉基因方法也都大同小異,比如不適合用農桿菌導入基因的,也可以用基因槍直接把基因打進去,但總體來說,傳統轉基因技術比較粗糙,缺點頗多。于是,就出現了最時髦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直接從字面意思理解就可以了),基因編輯和電腦編程一樣枯燥,就不展開說了。這貨未來拿諾貝爾獎比我們拿三好學生還要輕松,等哪天得獎了,咱們再來蹭熱點。04如何科學地反對轉基因如果反對轉基因,是擔心把別的基因吃到肚子里會改變人的基因,那你恐怕只能喝西北風了,豬肉里難道沒有豬的基因嗎?吃了那么多豬肉也沒見誰變成豬。如果反對轉基因,只是因為它的基因變了,那你要反對的東西恐怕有點多了。可以說,今天全國14億人民,沒有幾個吃過最純種的水稻,現在所有的農作物都經過了幾百上千年的人為篩選,基因不知道改了多少輪。尤其最近幾十年,雜交育種、輻射育種、太空育種、化學育種等等,都是通過改變基因的方式,使水果蔬菜越來越好吃、越有營養、越高產量。“育種”這個詞聽著比“轉基因”可愛很多,但實際上……我們知道,能引起基因突變的東西都叫致癌物,所以育種就是拿各種致癌物去折騰植物,人為誘導基因突變,因為基因突變是無方向性的,猴年馬月才能從無數次品中湊出一個合格的新品種。看得出來,誘變育種這個玩法效率不會很高,就像考試時ABCD胡亂填,最后硬要湊出一張滿分卷子。這哪有抄答案過癮啊,直接把特定基因導入細胞不就完事了嘛!這就是轉基因和誘變育種的區別,論起對原基因的改變幅度,其實兩者不相上下。相對來說,雜交育種的步子邁得最小,不太會一口氣大幅度改變基因,但也正因為如此,雜交育種的潛力快被榨干了,未來可能無法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需求。話說回來,雜交雖然一口氣改變幅度不大,但兩口氣、三口氣之后,也不見得相差多少。從本質來說,轉基因、誘變育種、雜交都改變了原有基因,若基因不變,種子怎么可能會更好呢?要么咱們一起反了?好吧!那該怎么反?還記得前文《癌癥》里關于基因突變的描述吧,幾段基因錯位后,就可能產生新蛋白,甚至是致命蛋白。雖然基因檢測不算太難,但解讀基因仍然和猜謎差不多,在這種情況下,貿然把新基因片段插入到DNA里,會存在不可預知的風險,搞不好就產生了從未見過的致命物質。那不能把有毒物質找出來嗎?拿大豆舉個例子,這不是說轉基因大豆好或不好,只是舉個例子。用轉基因大豆榨一杯豆漿,能不能分析出豆漿里的所有成分?對不起,不可能!目前能做到的,只是找出里面的所有元素罷了。所以,加入新基因后,科學家無法100%保證不產生預期外的物質。退一步講,就算沒有產生預期外的物質,如何保證預期內的新蛋白和原有蛋白不會產生預期外的反應?對不起,蛋白組學連蛋白質的分離鑒定都不算利索,不可能100%清楚所有蛋白之間的相互作用。那這樣的話,反轉基因豈不是成功了?告訴你一個悲傷的事實,你以為在沒加入新基因前,這杯豆漿的所有成分就清楚了嗎?人類本來就是稀里糊涂過日子的啊!那可咋整?別急,還能反。轉基因作物在生長時,可能會和自然界其他物種雜交,導致基因轉移,科學家能保證不發生基因轉移嗎?或者能保證轉移后不會產生不可控變異嗎?當然不能!比如,你轉到棉花里的基因是抗蟲的,但它轉移到旁邊的狗尾巴草上,就可能變成怪獸了。那這樣的話,反轉基因豈不是成功了?再告訴你一個悲傷的事實,自然界的基因轉移是個常態,轉基因轉入的基因不是科學家自己編寫的,而是從自然界其他物種提取出來的。所以,即便發生了基因轉移,那也是自然界已存在的基因相互轉移,這種事已經發生很多次了,風險基本可控。好吧,反正我就是反對轉基因,打破自然的平靜,就是一種罪!再告訴你一個悲傷的事實,寧靜恬淡是自然的假象,波瀾壯闊才是自然的本質。讓我們來看看,自然界有多瘋狂!對于反轉基因人士來說,下面的內容有點驚悚,要有心理準備。05純天然的轉基因2015年世界四大名刊之一的PNAS刊登了一篇封面文章:紅薯是天然的轉基因作物。農桿菌是研究人員用來導入基因的主要手段之一,自然界的農桿菌當然也不會閑著,于是,紅薯就中招了,被轉入了外源農桿菌DNA片段。文章作者開玩笑地說,人類不知不覺已經吃了幾千年的轉基因紅薯。聰明的小盆友馬上想到了,難道全天下只有紅薯會中招嗎?2010年《Science》報道了一個重要發現:豌豆蚜蟲的基因組內含有類胡蘿卜素合成基因。這通常是植物才有的基因,這些基因可能來自真菌感染導致的基因橫向轉移,你也可以叫它轉基因。這是首次在動物體內發現類胡蘿卜素合成途徑,簡直就是跨界合作的典范啊!吃貨同志們,吃蚜蟲能補充胡蘿卜素啊,純天然的葷素搭配啊!其實在自然界,不同物種之間,通過細菌、病毒、真菌等實現基因轉移是非常普遍的,甚至是物種進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際上,轉基因研究人員常用的農桿菌介導法和病毒介導法,正是從這兒學來的。自然界的轉基因是隨機的,人工的轉基因是有目的性的,區別僅此而已,但是從風險角度來說,兩者是等同的。當你把轉基因看成一種自然現象,也許它就沒那么可怕了。如果有人非要和轉基因分個你死我活、不共戴天,那我建議你就不要往下看了。06你吃過木瓜嗎番木瓜,又稱木瓜,是當前市面上最常見的品種。20世紀40年代,夏威夷出現了一種番木瓜環斑病毒,很快擴散全球,導致50年代我國全國范圍內木瓜絕收。這種病毒對木瓜是毀滅性的,一度將木瓜逼到和大熊貓同樣瀕危的境地。90年代夏威夷大學將病毒的外殼蛋白基因轉入到木瓜,成功拯救了夏威夷的木瓜。但這招對中國木瓜依然無效,后來華南農業大學把病毒的復制酶基因轉入木瓜,干擾病毒復制,才徹底解決了番木瓜環斑病毒的問題。非轉基因與轉基因對比有人會問,這么牛掰的病毒怎么來的?自然變異,這才是大自然的本來面目。如何鑒別轉基因木瓜呢?很簡單,只要你買到的是木瓜,不敢說絕對,但幾乎可以肯定是轉基因的,全世界都一樣,非轉基因木瓜只能停留在實驗室和少數地區。由于轉基因木瓜全世界普遍種植,因此也不需要標識。你是不是在想,以后再也不吃木瓜了?聰明的小盆友應該想到了,既然木瓜有這種遭遇,難道香蕉就不會嗎?07爺爺的香蕉更好吃香蕉有上千種,但好吃的并不多,早期的香蕉都有很硬的種子,不僅磕牙,還特難吃。后來經過不斷培育,香蕉終于 查看詳細
-
2021-11-11
方便面里的棕櫚油沒那么可怕
在人們的認知中,部分人認為方便面是垃圾食品,無非是因為其食品添加劑、防腐劑不健康,使用的棕櫚油質量差,使人們對方便面產生抗拒心理。人們對方便面中的棕櫚油有偏見,認為棕櫚油長期食用會造成人體血清飽和脂肪酸攝入過量,導致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從而引發心腦血管疾病,不利于人體健康。其實,棕櫚油與大豆油、菜籽油并稱為“世界三大植物油”,擁有超過五千年的食用歷史,是目前世界上生產量、消費量、國 查看詳細
-
2021-11-11
食用植物油自給率僅30% 油料產業風險應對能力亟待增強
在武漢舉行的科技創新引領油料產業高質量發展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建民、傅廷棟、張新友、蓋鈞鎰、官春云、王漢中、李培武等聚焦我國食用油自給率偏低、油料產業綜合效益不高等現狀,提出,我國油料產業風險應對能力亟待增強。 專家們表示,油料作物是人體三大營養素油脂和蛋白質的重要來源,富含各種天然活性功能成分,更是中國傳統的食藥同源物質,與人民健康和美好生活息息相關,在保障食物安全、能源安全、生態安全中 查看詳細
-
2021-11-11
轉基因大豆和非轉基因大豆的區別
在人工轉基因的生物中,轉基因大豆是最常見的。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就是轉基因大豆油,超市里都有的賣,價格差不多是傳統非轉基因大豆油的一半。有不少朋友擔心轉基因產品人吃了以后不安全,可以說,就單一轉基因大豆油這種產品來講是絕對安全的。因為,基因是染色體上具有遺傳效應的片段,DNA是染色體的主要組成成分,存在于細胞核中。而正規廠家的大豆油是大豆中的脂肪經過提煉和純化后的產品,脂肪是游離于細胞核之外的碳水化 查看詳細
-
2021-11-10
“八一式”步槍是如何誕生的?原子彈為啥叫“邱小姐”?百年科技檔案解密看這里
從嘉興南湖的一葉扁舟“啟航”到領航中國行穩致遠的巍巍巨輪“遠航”,從“開天辟地闖新路”到“一張白紙繪新圖”“偉大變革奠新基”,再到“走向復興譜新章”,這不僅僅是一段科技發展的歷程,更是一段充滿溫度和力量的旅程,溫故的是初心,溫暖的是民心,激勵的是一顆顆奮斗的決心。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科技館主辦的“科創百年——建黨100周年科技成就科普展”,聚焦中國科技發展的大事要事,讓公眾在一件件耐人尋味 查看詳細
-
2021-11-10
高枕真能無憂嗎?
現在有很多人喜歡用高枕頭,有的人甚至覺得一個枕頭不夠,要枕兩個才舒服、解乏,這樣的“高枕”會給人帶來不少隱患。人體的脊柱,從側面看是具有四個生理彎曲,分別是頸椎、胸椎、腰椎、骶尾椎。為保護頸部的正常生理彎曲,維持人們睡眠時正常的生理活動,睡覺時須枕枕頭。但是,隨著科技迅猛的發展,現在很多人整天都是“機”不離手,導致頸椎病的患者迅猛增長,而且年輕化。白天人們長時間低頭工作或者玩手機,頸椎的生理曲度已 查看詳細
-
2021-11-10
歷史上三次大電荒背后的力量
每十年就有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然后電荒也如影隨行。電荒是經濟的血液,這是它的本質屬性,我們國家歷史上有三大電荒時刻:?2000-2003年電荒:廣東拉閘至全國缺電2010-2012年電荒:淡季都缺電,浙江限電2020-2021年電荒:包括我們國家,全球缺電?能源行業有一個著名的能源不可能三角理論:人類在追求清潔能源的道路上,無法同時做到既有能源用、又無污染、價格還便宜。?我們還是要有一種實事求是的 查看詳細
-
2021-11-09
很多企業都存在6個致命“管理缺陷”!
一、只顧眼前,不管以后一個企業只顧眼前利益,總是把眼前利益看得很重,給別人造成的印象往往就成了“錢、錢、錢”。就會讓所有為企業服務的人感覺沒有任何追求,過于勢利,同時就會失去很多機會,錯過企業發展或轉型的時間結點。二、用人疑慮,不敢放手說來也很有趣,企業的“企”字由上面的“人”和下面的“止”組成。意思是說,人是企業的最基本的組成要素,企業離開了人,就只有停止關門了。因此,如何用好人才是企業家面臨的 查看詳細
-
2021-11-09
日本產品頻繁大規模造假,為什么名聲一直那么好?
日本的產品質量,曾經非常受到中國人認可。貴是貴了點,但質量應該是肯定沒話說,畢竟是一個具備工匠精神的國家造出來的產品,對質量有著一絲不茍的要求。日本"工匠精神"曾經在中國的名氣,想必大家都感受過,什么日立、東芝、三菱早被吹上了天,十幾年前中國游客就連去日本旅游,都要捎一個電飯煲或馬桶蓋回來,因為人們普遍認為日本的東西質量就是好。把所有能神話的日本產品都神話了之后,日本人連煮飯都能弄出個所謂的"煮飯 查看詳細
-
2021-11-09
深加工食品損害記憶
一項新研究發現,連續4周食用高度加工食品會導致衰老大鼠大腦中出現強烈炎癥反應,并伴有記憶喪失的行為跡象。研究人員還發現,在加工過的飲食中添加omega-3脂肪酸DHA可以防止記憶問題發生,并幾乎完全降低老年大鼠的炎癥影響。在食用加工食品的年輕大鼠中沒有檢測到神經炎癥和認知問題。相關成果近日發表于《大腦、行為和免疫》。這項飲食研究針對保質期較長的人類即食食品(如薯片和其他零食)、冷凍主食(如意大利面 查看詳細
-
2021-11-08
絲錐和鉆頭的參數對照表,值得收藏!
(1)M1.4以下等級:5H、M1.6以上等級:6H(2)基于JISB0209-1982標準崁合度區分:中2級下孔徑=螺紋尺寸*0.866最小直徑=螺紋尺寸-1.0825*牙距?最大直徑=最小直徑+2個牙型高度 查看詳細
上一頁
1
2
...
16
下一頁